

上学时,尤其是读大学时,我们都是按专业进行学习,专业里面又分很多学科。
学校也会配备相关学科的权威书籍当作教材,让学生们去学习。
这种学习方式是,先灌输系统的知识,然后再理解吸收,而后再去通过考试等方式进行强化。
所以,上学时所学的知识,本身就是按系统化的方式进行学习的,因此,正常情况下,并不太需要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再次系统化。学生们缺的只是相关实践,以验证加深理解和吸收即可。
进入职场后,最大精力基本都在工作上,整个过程,个人努力、工作实践及日常耳濡目染获得的一些知识技能,再加上个人在私下学习的一些相关知识,这些零散的知识点或碎片,随着工作经验的丰富,逐步累积成个人的知识储备。
但这些知识储备都是以零散或碎片的方式存在,缺乏梳理,缺乏系统消化,而且内容不一定完整。
所以,这些知识累计很难产生更大的价值,因此,阶段性地对这些知识进行梳理拔高及针对性的补充极其有价值,然后再通过实践去验证,以加深认识。如此循环往复,以形成知行合一的良性增长循环。
我们知道,现在是一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。我们整天都被各式各样的信息片段所占据。
面对海量的碎片信息,我们应该如何提取,整合成自己的知识呢?
这里 我给大家提供几招,供大家参考:
1.将你收集到的所有信息碎片都存储到同一个地方。
可以是便签,可以是印象笔记,可以是任何你用得顺手的APP。
2.把这些信息进行分类,同时打好标签。便于之后的随时搜索。
3.只存储能对自己的内容输出产生影响的信息,宁缺毋滥。
简言之,如何把学到、练到或感悟到的知识系统化?——管理为例
第一步,先参照并学习现实中的优秀管理者是在如何做管理,个人结合实际工作内心模拟演练管理工作,并确保知识大方向的同时兼顾实战性。
第二步,给人找实战机会,在践行过往所学到的经验时,结合管理实操,不断丰富和完善管理认知,并初步形成一些个人管理层面的认知成果。
第三步,参考管理学权威教材,弥补管理科学知识及内容模块缺失,确保在管理学科学意义上,自己是内容完整,实践全面的管理者。
第四步,结合业务实操,去反复践行并逐步提炼出相应的有实战价值的管理知识储备。
第五步,对个人积累的知识储备进行系统化的梳理,并完成个人知识框架体系的搭建。
关于个人知识系统化:参照性学习是知识系统化前期积累小妙招,相关学科标准内容体系是知识系统化内容弥补参照,个人结合业务及内容模块全面实战是知识系统化根本,逻辑严谨内容完整的梳理及总结是知识系统化的成功果实。
布衣商道,您身边的私人商业顾问!